跟腱滑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鸡感染后死亡率不高,但产蛋没有高峰期 [复制链接]

1#

最近几年,滑液囊支原体对养鸡业带来的危害是有增无减,养殖户甚至是谈滑色变,而相关的种鸡场和青年鸡场也是饱受苛责。支原体因其病原的特殊性,造成治疗的难度增加,各种治疗方法也不尽人意。随着无普及,其治疗更是难上加难。

临床表现及危害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MS)又称传染性滑膜炎,该病以侵害关节的滑液囊和腱鞘为主,其特征为关节、腱鞘和爪垫肿胀,病鸡常见胸部囊肿。

主要症状: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眼窝深陷,关节肿胀,喜卧,食欲下降,生长停滞,消瘦。典型症状是跗关节和跖关节肿胀、跛行,甚至变形,胸骨囊肿,病初关节腔内有渗出物,呈*色或灰色,清亮,有黏性,随病程发展,逐渐混浊,最终呈干酪状。

(腿部关节肿大增粗,爪垫肿胀,关节增粗,两边鸡爪对比,右侧发病。)

(病鸡关节肿大,增粗,外观肿胀,手触一般有热感)

胸部龙骨滑液囊症状早于关节。从而造成雏鸡,青年鸡生长发育受阻,产蛋鸡生产机能下降。鸡群的残次率增加,严重混感新城疫、大肠杆菌等疾病造成死亡。

(胸部皮下囊肿,病变侵害及长期趴卧,对胸部的损伤)

发病原因及辩证

病原是滑液囊支原体,一种介于细菌和病*之间的微生物,特征是无细胞壁。传播途径即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粉尘感染呼吸道。也可通过人员,器具和饲料传播。相比较而言,经蛋垂直传播的危害更大,一旦雏鸡中10%左右的鸡经蛋传播感染此病的,很短时间传遍全群。

经蛋传染的最高峰在种群感染后的1—2个月,病原潜伏在鸡体内,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则很快发病。以普通鸡胚培养制造的疫苗常有支原体污染,用此类疫苗接种,易导致鸡感染。重要的是,经蛋传播感染的鸡终生排菌。

支原体所带来的的瘫痪和关节肿胀,从中医上讲叫做痹症。主要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与供养所致。《素问-痹论》中讲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这时鸡发病有两个条件,第一叫做“正虚”指的是鸡抗病及康复能力,以精血气的充盈度和脏腑经络功能为要。影响正虚的因素有:1.先天不足,弱雏或免疫功能受损。2.劳役过度。3.大病,久病或产后。第二叫做“邪侵”主要指:1.气候变化;2.舍内环境欠佳;3.药物。

中医上肝肾不足是痹症发生的根本原因。肝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如果肝先天不足或受损,肝失调,血液运送不畅,那么筋骨长期得不到滋养,造成关节屈伸不利。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髓,肾精不足则筋软无力。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肾水不足则影响肝脏功能。所以肝肾不足是滑液囊支原体易复发和难治愈的根本原因。

风寒湿三气可理解为鸡所处的环境变化。滑液囊支原体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夏季湿热及秋季转寒时易发。鸡在舍内温湿度差异大,或雏鸡在脱温及半脱温时易发。

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的鸡死亡率不高,但鸡的体重和均匀度受很大影响。育成期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形成“侏儒鸡”,引起鸡群淘汰率高,鸡群没有产蛋高峰期。所以我们要在鸡群发病早期就尽快找到专业的治疗方案,以便减轻后期损失。滑液囊支原体对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表现较为敏感,这可能与现在临床上长期较多的使用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使环境中的支原体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有关,同时肝脏极易形成药物肝。

很多鸡场在治疗滑液囊有一定的误区:

1、育成期得了滑液囊采食量低、营养供不上、体重轻就影响到内脏的发育,使肝脏、脾脏发生病变,只注意到了病源,没有注意到肝脏保健,使肝脏前期发育不起来。

2、鸡的滑液囊之后大量的使用抗生素,是药七分疗效三分*,那三分*素再次对肝脏造成损伤,使肝脏形成药物肝,所以说在治疗滑液囊时一定要注重肝脏的保健。

防控措施

1、管理是根本。重视环境卫生和消*,减少环控应激。尽量做到全进全出,因为支原体对环境耐受力不强,拉长空舍时间,对于防止支原体传播有效。

2、重视疫苗防疫和母原抗体水平。灭活苗至少使用两次较好,一免几乎不产生抗体,二免三周后抗体转阳率在50%以上,5—7周后抗体达到高峰为免疫成功,10周后开始下降。在母源抗体方面,据监测在雏鸡发生35%阳性率感染时,当母源抗体较高时,可保护雏鸡1—2个月。一旦母源抗体消失,鸡群极易发生临床症状。当母源抗体较低时,雏鸡由于运输或进入污染重灾区均可发病。

3、药物保健。使用敏感药物,注意药物的轮换使用时避开与球虫类药物使用。

4、给鸡一个健康的体质是保证支原体类条件性疾病不会乘虚而入的关键,尤其是肝肾健康。在支原体高发区,每个月定期使用胆汁酸。在育雏和育成阶段,可以促进肝脏发育,缓解因长期使用药物和多种噬肝性疾病对肝脏的损伤。开产后可以保证肝功的正常运转,加快对营养的转化吸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