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滑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记叙文阅读系列亲情篇 [复制链接]

1#
北京儿童医院青春痘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78712.html

记叙文阅读系列——亲情篇

导语:

中考阅读往往青睐于几种主题,亲情类是最爱考查的一类,集中训练可以更加准确的理解文章表现得亲情的不同侧面,也是提升阅读准确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知识技能

篇目一:

爱到无力

①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合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以便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批注:“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B)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批注:___________)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1.文章写的是春节回母亲家的事,为什么要写第⑥段中那些“无法回避”的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在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我选(_______)句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和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荷叶·母亲》都与“母爱”有关,请从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这一角度,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说说你对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第⑹段那些“难以避免的事实”是母亲在苦难中为这个家辛苦操劳,刻画了母亲为家庭付出的伟大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哀伤之情。

2.插叙,回忆以往回母亲家拜年的温馨场景,表达了母亲对我们深厚的爱,着力写出母亲清楚记得孩子的饮食喜好,为下文写母亲因年老体弱记忆衰退作铺垫。

3.示例:A句:运用比喻,将母亲的身影比作皱褶的核桃,表现母亲的衰老之态。

B句:通过母亲的动作、语言,形象地写出母亲因没有东西给我带而内疚,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儿女付出的母亲的形象。

4.相同点:都蕴含对母亲的热爱与赞美。

不同点:本文还表达了对母亲老去的哀伤、对母亲的愧疚,蕴含着“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报答自己的父母,不能等到他们爱到无力时才想起他们”的思想;《荷叶母亲》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依恋。

篇目二:

父亲的味道

①今年冬天特别冷。

②李明打算把父亲从乡下接进城过冬。父亲来了,和李明夫妻俩处得也还不错。

③有一天,媳妇杨芳偷偷地告诉李明“你爸可能找新老伴儿了。”李明诧异地说:“怎么可能?你看见了?”杨芳撤撤嘴,说“你不见他最近身上总是收拾得利利索索,牙也刷得勤,动不动口里还嚼个口香糖?”

④听媳妇这么一说,李明觉得还真有点道理。李明旁敲侧击地问父亲,父亲碎了李明一口,说:“瞎说啥?你妈走了十几年,要找早找了……”

⑤父亲不承认,李明也没办法。为了弄清真相,这天李明请了假,上班时间照常出门,下了楼,李明找了个能看到门洞的地方躲了起来。

⑥没多久,父亲从楼梯口走了出来,扭头从绿化带的小道穿了过去,李明离得远,看不清,他跟了过去,小道那一头是一个拐角,只见父亲蹲在拐角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父亲刚想打开地上的布包,一个拐弯过来的中年妇女嚷了起来:“你这老头,蹲在这儿干嘛呢?吓我一跳!”父亲讪讪地笑了,说:“没,没干嘛……”中年妇女眼睛一翻,大声说道:“**祟祟的,一看就没在干好事儿!”父亲站了起来,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吓唬你的。”

⑦接着,父亲躬身收拾好布包,在小区里像没头苍蝇似的转来转去,转了半天,来到了小区垃圾存放点,李明也紧紧地跟了过去。父亲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蹲下来,掏出布包打开来,从布包里拿出了一张叶子。李明差点喊了出来:“是早烟叶子!”

⑧只见父亲画只手飞快地搓了起来,很快把烟叶搓成了烟棒,用舌头把烟叶边舔了一遍,然后又搓了搓,把两头不整齐的地方用手掐掉。一切规整好了,他把烟棒含在嘴里,点着火,使劲地抽了起来。父亲吸烟时的神情,就像贪吃的人在享受一顿饕餮大餐。直到烟抽得快烫到手了,父亲才恋恋不舍地丢掉烟头,心满意足地收起布包。

⑨就在父亲想起身时,一包垃圾从天而降,砸在父亲身上。原来是一个骑电动车的小年轻,拎着包垃圾看也没看就远远地扔了过来,砸到了父亲。父亲手忙脚乱地拍打衣裤,接着他低下头,不断地在衣袖上嗅来嗅去。拍了半天身子,父亲又掏出口香糖,倒了两粒,嚼了起未,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气,放在鼻子底下嗅一嗅。

⑩看到这里,李明的心里不是滋味,他曾经告诉父亲,媳妇不喜欢闻烟味,千万别在家里抽烟。从那以后,李明再也没闻到过父亲身上有烟味,他以为父亲戒烟了,可没想到……

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说:“阿明,过几天,爸想回老家。你说今年冬天冷,其实也没多冷,你小时候,天比这冷多了,那时候,房檐上的冰溜子一个冬天都化不了……”李明把头扭到一边,揉了揉眼睛,说不出话来。

睡觉前,李明把今天的发现告诉杨芳,她沉默了。

第二天傍晚,父亲说是要“散步”,拎着他的布包又要出门。杨芳叫住了他,关切地说:“爸,你今天就别出门了,外面天气大冷了。”父亲听了这话,眼睛里闪过一丝失落。

谁知杨芳把父亲拉到了家里那个放杂物的小房间,推开门,对父亲说:“爸,我们给这间房装了排气扇,以后你抽烟呀,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出门了!”李明也笑眯眯地望着父亲,把一张写有“抽烟室”的纸片,贴到了门上。

父亲愣住了,他眨眨眼,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儿媳妇不喜欢烟味,也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我尽量少抽,实在憋不住了,就来这‘抽烟室’过过瘾!”

自从有了抽烟室,父亲再没有说过要回乡下了。

偶尔,李明会闻到父亲身上有一股淡淡的烟味,会觉得特别安心。他想起小时候,骑在父亲肩头,总能闻到这股淡淡的烟味,这是父亲的味道呀……

(有删改)

1.请在横线上补全故事情节(每空限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追问无果→___________________→设“室”两欢

2.简析第段中李明“说不出话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语境,品析语言。

(1)父亲听了这话,眼睛里闪过一丝失落。(“闪过”写出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见父亲两只手飞快地搓了起来,很快把烟叶搓成了烟棒,他用舌头把烟叶边舔了一遍,然后又搓了搓,把两头不整齐的地方用手掐掉。(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父亲卷烟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美深沉的父爱,你赞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误会找伴跟踪寻因

2.李明知道父亲想回老家的真正原因是不想因爱吸烟给孩子添麻烦,心里既内疚又心疼父亲,所以说不出话来。

3.(1)形象地写出父亲不能出去抽烟时心里的失落、不高兴,及父亲对这种情绪的极力掩饰。(2)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卷烟动作的熟练,突出父亲爱抽烟的特点,表现父爱的伟大。

4.赞同。“父亲的味道”指父亲身上淡淡的烟味,也指父亲体谅理解孩子的爱的味道。父亲的行为体现了父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父爱的赞美之情。

篇目三

养一朵雪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年7月刊)

1.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16.“躲”是“躲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17.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18.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

19.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

篇目四

父爱之舟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⑤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⑦我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报考无锡师范了。

⑧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为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已煮饭吃,小船兼作旅店和饭店,节省了食宿费。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见了嘲笑。

⑨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⑩……醒来,枕边一片湿。

1.文章题目“父爱之舟”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段和⑥段是“我”梦中难忘场景的一部分,请你根据对这两段内容的理解分析,填写表格中的空缺部分。(3分)

3.给文中加点字注音。(1分)

4.请你联系上下文,品读下面的语句,回答问题。(6分)

(1)“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揣摩这句话中“新滋味”的内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文中画线原句和下面的改句,说说原句好在哪里。(3分)

改句:老天不负苦心人,我考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简要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作者把父爱对于“我”成长的作用比喻成“舟”,父亲从小疼爱“我”,教育“我”,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我”不断成长。

2.

3.jiǎotiào

4.(1)“新滋味”:与父亲(家人)离别的滋味;体会到家境困窘却给予我全部的支持与爱;肩负着全家期盼也品尝到了责任的滋味。

(2)原句好处: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记叙,写明“苦心人”指“我”的父亲;表达“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也表达出父亲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5.朴素、自然,饱含深情。

篇目五

十毫升母爱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的眼泪禁不住簌簌地落下。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她虚弱得简直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六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我骑车赶往单位。朝阳还没露头,只把天空染成一抹粉色。寒风裹着地上的落叶从人们脚边一扫而过。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概括选文⑧~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下面问题。

(1)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亲情总是细腻无私又不求被理解的,正所谓大爱无声,请写出你的亲人默默为你做过的一件事,并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妈妈连续一周很早出门,在寒风中采集露水作药引:②给我熬制中药治病:③我知道之后非常感动。2.(1)夸张:写出了母亲晕车非常严重:即使这样她也要来照顾我,突出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2)景物描写:写出了时间很早以及天气的寒冷:说明母亲为了治好我的病付出的辛苦。3.母亲是一位脾气暴躁、严厉、对女儿态度淡漠却在心底深深地爱着女儿,为女儿的幸福愿意舍弃一一切的母亲形象。4.此题无唯一答案。概括地写出一件具体的事:表达出感受:字数符合要求、表述清楚流畅。

篇目六

七十二本存折

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女道一声岁月静好。

朋友姓骆,叫其父为骆父吧。骆父瘦,腿长,更显瘦,杆子似的。我见骆父三次,分别在几年里:第一次失之交臂,他例行去远足,只见其背影:第二次他刚远足回家,累在躺椅里,气喘吁吁,只对我点头:第三次总算正常,一起吃夜饭,却只说几句话。骆父不爱说话,爱运动,日日带着干粮上路,奔波在满山遍野,把力气和脂肪全通过汗水,洒在路上。

骆父年轻时在石灰厂做工,双肺吃足尘灰,年纪轻轻,落下慢性支气管炎,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气力不足。都以为他寿数长不了,老早病怏怏的,是阎罗王随时要叫走的样子。却一路蹒跚,踉踉跄跄,挺到八十四岁。

朋友实是普通人,理工男,嘴笨性平。只是做事钻,下海早,挣到些钱。朋友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摇身成了一个做八辈子梦都想不到的大款。却从不款待自己,生活节俭,不嫖不*,不抽不喝,不慕虚荣,不贪享受,不显山露水,甘于平常,标准的好男人。唯一款待的是病父,把他当虾一样呵着养,医疗保护达到相当级别,超标的大孝子!

骆父的寿命一半是儿子花钱保出来的,一半是他自己用脚走出来的。医生建议:肺不好,用脚呼吸。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意思。他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待在家里,从不懈怠。生命在于运动,骆父是顶好的例子。但病肺终归不饶他,年终因肺衰竭,撒手人寰。医生说老人家的肺像老透的丝瓜瓤,只剩网状的筋络,这样一对肺能活到这年纪,是奇迹。奇迹是儿子的孝心和父亲的双脚联袂打造的。

骆父还创下另一奇迹。

整理遗物中,朋友发现父亲房间里,那张他小时候曾做过作业的小书桌,有一个抽屉牢牢锁着:一把明锁,一把暗锁,双保险。父亲是突然跌倒,医院辗转、深度昏迷半年之久走的。没有临终交代,没有遗嘱,儿子不知道“重兵把守”的抽屉里藏着什么宝贝。当然要打开,兴许里面就有遗嘱。四方找,找不到钥匙,只好找刀钳帮忙。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有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数一数,总共七十二本(张),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大多是一万整数,累计八十三万多。

朋友讲,当他看到这些存折时完全傻掉了——这么多!摞起来,要排成两列,否则要坍倒。他瘫坐在父亲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存折都是一本令人心碎的书。存折有的已经存放二十多年,变色,发霉,房间也已经空落半年之久,四处积满灰尘,在夏天的高温里,不可避免,散发着一种酸腐味。但朋友讲,这是他闻过的最好闻的一种味道,一年多来,他坚持每周末回去,都要去父亲房间坐一坐,重温这个味道,好像是上瘾了。

我曾陪朋友去他父亲日日行走的路线走过一趟,走得饥肠辘辘,看见一家野菜馆,便去就餐。当地有一种土制红薯烧酒,出名的,自然要尝一尝。菜热腾腾端上桌,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出泪,捂着脸出门,不回来。我付了钱,追上去,什么都不讲,忍着饥,默默陪他走。我知道,他一定是想起父亲每天带着干粮走在这路上,就觉得没脸吃。

一荤一素一碗饭,最节省的三十元一餐计,一年是一万多,二十多年是将近三十万。八十多万其实就是这么节约出来的。我纳闷,难道他不知道你有钱?朋友讲,总是知道的,只是苦出身,舍不得。我想也是,我母亲也是这样的,据说我给她的钱大多存在银行里,密码是我儿子的生日。我让她花掉,她总是讲,我少花一块,你可以少挣一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女道一声岁月静好。

1.骆父创造了哪两个奇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是个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七十二本存折》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有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从修辞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菜热腾腾端上桌,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出泪,捂着脸出门,不回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年纪轻轻便落下慢性支气管炎的毛病,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却活到了八十四岁去世后,留下七十二张存折:2.①坚强:得了肺病之后,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进行锻炼,与病魔做斗争。②爱运动:日日带着干粮跑于漫山遍野,把力气和脂肪通过汗水洒在路山。③省吃俭用:几十年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留下七十二本存折共八十多万元存款。④疼爱孩子:把一生的积蓄全留给儿子。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七十二本存折”凝聚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深的爱:题目新颖,交代了文章得中心事件,使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七十二本存折”就是一个父亲勤俭节约的一生的写照。4.(1)运用排比,写出了存折不同的颜色以及外形,表明存折数量之多,年代之远的特点,侧面烘托了父亲省吃俭用的性格特点及对儿子的疼爱。(2)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朋友吃饭时想起节俭的父亲,从未进店消费才有了那么多积蓄,并把所有的积蓄留给自己,想到这里朋友感到很惭愧,很内疚,心痛不已,无颜享受的心理,表达了他对亡父的怀念之情。5.本文作者通过骆父的故事表现了父爱的伟大,表达了对不求回报、一心为儿女的无私得父母的赞美之情。作者意在呼吁所有做儿女的要孝顺父母,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趁父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多关心他们,孝敬他们,真正走进父母的生活中:

篇目七

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孩子*气不去上学,甚至发誓不参加中考了。我听到父亲在电话里深深地叹了口气,他也许是在感叹为人父实在是困难,而做儿子的却总是对此浑然不觉。

②接完父亲的电话,我好一会儿缓不过劲来。我奇怪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一次挨打的情景。父亲对我太好,很早就达到了关系平等的地步,他会征求我的意见,一如征求我的母亲的意见。而我到了青春期之后,却处处与他为难,让他吃尽了沟通的苦头。我经常任性妄为,做了很多不可理喻的事,让父亲很不开心。对这些父亲从不提起,他总面带着满足的微笑,平静地接受街坊邻居对我们兄妹的赞美,为我们骄傲。

③小学的时候,我因为玩爆竹炸伤了自己。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我听见父亲和母亲互相埋怨,最后竟然打了起来。我听着刺耳的茶杯破碎声,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愧疚感,不禁默默地流泪,不知道哭了多久,才沉沉睡去。朦胧中,我感觉到一双温暖的手在擦拭我冰冷的脸庞,那么柔和,那么小心翼翼。我睁开眼睛看到是父亲,他在哭!他一个大男人像小孩子一样在没出息地哭!旁边是同样默默哭泣的母亲。那一晚上,我们仨都没能睡着,我们都在自责。我发誓以后一定不再闯祸,我是能承担责任的人了。就在那个晚上,我猝不及防地长大了。

④中学的时候,老师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布置了一项作业:也写一篇关于父亲的《背影》。真奇怪,我的脑海里恍惚没有父亲的背影。直到这时,我才发现父亲其实一直都是在以迎接者的姿态接纳我:记得上中学后,父亲陪我走路上学,他让我走在前面,自己拎着包紧紧跟着,我的影子就在他沧桑的脸庞上忽隐忽现;我乘车外出,他会目送着我坐的车子渐渐走远,直到消失,我只能推测他什么时候会背过身去;家乡四面临水,坐船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而只要我坐船回家,常常在江心就能眺望到码头上站着一个人,那一定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啊,他为什么就不能早早地转过身子,让我也看看他的背影呢?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青春站过去了,激情站过去了,生命也站过去了宝贵的一半。

⑤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还是一所名牌大学。在我们的小村子里,我一下子成了名人,但父亲只是用平静的声音回复那些溢美之辞。他默默地打理好我的行囊并送我到学校。安顿好了之后,我送他到车站。那次似乎是我第一次送他,也是他第一次主动走到我前面。我看着他微微佝偻的身躯有说不出来的难受,谁知他突然转过身子,对我说:“我今天还是不回去了吧。”说着就又往学校的方向赶,仿佛儿子的大学是他的大学,于他充满了温和而强烈的归属感。

⑥回到校园,我们一起参观了传说中的樱花大道和民国时的建筑。每到一处,他都努力而贪婪地看着,仿佛要把永久的遗憾和逝去的理想看回来,仿佛要把四十多年似水的年华看回来。我知道,这么多年了,他心中的那个梦并没有死,它还活着,它要化作浪漫樱花在我的大学开放。

⑦现在我上了大学,妹妹在最好的高中做最好的学生。看起来很美,但家里的开支却日渐凶猛。为了供我们兄妹俩安心读书,父亲又拾起了荒废多年的养蜂手艺。母亲偷偷告诉我,最熟练的养蜂专家一天也要被蜜蜂蜇上五六次。我在学校里看到盛开的鲜花,便似乎看到父亲正被蜜蜂攻击,他所有裸露在外的黝黑的皮肤都是被攻击的目标。我甚至一度想回到家乡,杀死他的蜂王,踹翻他的蜂箱。我们总劝他带上防护面罩,但这也没起多大作用,养蜂是细活,很多时候要靠眼睛和手感。父亲还是不得不经常裸露面庞去接触蜜蜂,顶多端一盆肥皂水在旁边,被蜇了就迅速抹一下,草草了事。

⑧前几天看到同学写的一句话“父亲是我的致命武器”,一种刻骨铭心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我的父亲于我,也是这样。你不知道现在我有多爱他,爱他甚过我的青春,我的理想,甚至我的生命。我愿意他找个机会狠狠地揍我一顿,补上我为人子应该承受的痛楚。我愿意为他祈祷,为他折寿几年,只愿他多活几年,让我多做几年孝子。我要告诉他,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他的儿子,永生永世做他这个没有背影的父亲的儿子。我还要告诉人们,其实父亲和孩子,他们是彼此的致命武器,孩子们一定要珍惜父亲的旷世伟大的恩情。这份情值得我们用全部的热爱和尊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偿还。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父亲在“我”不同的成长阶段关爱“我”的几件事。这些事包括:(3分)

小学时→父亲哭泣自责并抚慰被爆竹炸伤的“我”

父亲跟在后面陪“我”走路上学

中学时_______________(1)

________________(2)

大学时父亲送“我”上学并和“我”一起参观校园

(3)

2.请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说段中加点的“猝不及防地长大了”的含义。(2分)

3.请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对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青春站过去了,激情站过去了,生命也站过去了宝贵的一半。

4.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请从写法、内容等方面,简要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表现父爱上有哪些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父亲目送“我”乘车远去②父亲站在码头等“我”坐船回家③父亲养蜂供“我”和妹妹上学

2.“猝不及防地长大了”是说父亲的这次落泪让我深受震撼,使我突然之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变得懂事了,意识到了自己要承担起责任。

3.①“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形象地写出父亲以迎接者的姿态在我身边呵护着我。

②后面三句用排比的形式,突出了父亲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长久而深厚的爱。

③全句表现出了“我”对父亲这份爱的理解和感激。

评分标准:共4分,要点①③每点1分,要点②2分。

4.答案示例一: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本文是借朱自清的《背影》反向写没有背影的父爱,表现父爱的担当;而朱自清的《背影》则是借背影写父爱,表现父爱的深沉。本文是列举多个事件,以时间为线索;朱自清的《背影》则是重点写一个主要事件,以情感为线索。

答案示例二: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但在内容上有所不同。本文写的是在各种事件中直接当面表露的真切的父爱,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隐含在艰辛生活里的含蓄的父爱;本文感人的一幕是父亲不顾自己的辛苦养蜂供儿上学,朱自清的《背影》感人的一幕是父亲不顾自己的不易爬月台买橘子给儿子路上吃。

评分标准:共4分,每个不同点2分。

篇目八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年第6期)

1.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D四处中任选两句,结合选文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当我好奇地问父亲喝凉水的味道时,父亲笑着哄我说是甜的;

(2)当我掉进水缸后,父亲对我的惩罚仅仅是用一根草在我的脸上拂过,而且过后还怕我疼;

(3)当父亲病危里,他还叨念着“打”我的那件事;

2.口渴时喝凉水也甜;逗女儿开心;女儿的亲热举止和可爱神情让父亲从心底感到甜蜜。

3.吓得半死——哭着求饶——破涕为笑——呆呆地看着

4.蕴含着浓浓的父爱

5.要求与评分:能自选一个角度(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作批注。内容2分,表达1分。

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想逗女儿开心,口渴时喝凉水也甜,表达父亲对女儿的爱。(从修辞入手也可以)

B句中的“扔”、“蹿”等动作描写用得妙,生动形象的写出我迫不及待地想喝水缸里的“棉花糖水”。

C句运用神态描写,“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刻画了父亲又气又急。

D句中的“那根草”,本是父亲惩罚我的工具,却蕴含父亲的浓浓爱女之情,表现出父女情深,读来让人感动万分。(也可从动作“放”来赏析)

篇目九

鳝鱼骨的滋味

①在北京,刚刚飘起小雪的日子,听说更北的地方还有一波寒流将至。围炉吃火锅,是对寒流最好的准备了。朋友们特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红灯笼、*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热气腾腾的铜锅。

②朋友点了一个大号的酸菜白肉锅,加了几盘羊肉。我也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鳝和韭*炒鳝。跑堂的过来,看了看菜单,好意地探询:“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

③“对了,我喜欢吃鳝鱼!”

④“老师怎么爱吃鳝鱼的呢?”朋友问。

⑤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锅店里,简单地说起一段往事。小时候,我家门前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昏才开张,那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我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⑥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⑦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高,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

⑧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⑨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⑩为什么洗也不洗?

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把葱花,关火。鳝鱼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鳝鱼骨和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来。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用的固然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术。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油锅时忽然就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到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我对北京的朋友说。大家听得入神,纷纷夹起鳝鱼,细细咀嚼,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

晚饭后,在飘着小雪的北京街头漫步,想到我们的生命正是鳝鱼骨这类看似微贱的东西,累积出无价的意义,使我们感到丰盈。谁能告诉我,鳝鱼骨一斤多少钱?面包皮一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妈妈早已离世,在北京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空中飘落的雪花。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改)

1.本文写了作者与鳝鱼骨的故事。梳理⑤—段“我”的经历和感受,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4分)

小时候,闻到炒鳝鱼的香味,渴望吃到→①→从外地上学回来,喝到妈妈熬的鳝鱼骨汤,充满感动→②

2.对这篇散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写“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只是为了强调小时候穷吃不起,长大富裕了,想吃多少都可以。

B.第段以一连串的问句排比,强调了鳝鱼骨这类看似微贱的东西,如果承载着爱,就能丰盈我们的生命,具有无价的意义。

C.作者在第段中,运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两个“再也”,强烈表达了喝不到妈妈熬的鳝鱼骨汤的遗憾和对妈妈的思念。

D.文章结尾写“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空中飘落的雪花”,既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又起到了烘托情感的作用,使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感得以艺术地表达。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作者品出了鳝鱼骨的哪些滋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①深夜,细品妈妈熬的鳝鱼骨汤、炸的鳝鱼骨,深感幸福②长大后,每到饭馆见到卖鳝鱼的,总点两道菜,怀念妈妈(艰苦岁月)(4分。每空2分,经历和感受各1分)

2.A(2分)

3.①鳝鱼骨汤和炸鳝鱼骨的美味(物的角度)(1分)

②鳝鱼骨所凝聚着的妈妈的爱(或:鳝鱼骨寄托了“我”对妈妈的感激与怀念)(情的角度)(1分)

③从中领悟到我们的生命正是一些看似微贱的东西,累积出些无价的意义,让我们感动充实(理的角度)(1分)

(3分。每个要点1分)

篇目十

那一束光

李朝德

①我坐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火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一上车我就打电话告诉母亲。母亲很高兴:“大概几点钟到?”我不免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电话里一阵沉默。

②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

③父亲在世时,我们都习惯这种沉默,此时却让我内心紧缩。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因为每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④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脱口而出:“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母亲很高兴,竟一口答应下来。

⑤想想这个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

⑥我们都知道,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火车通过那个道口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夜色中让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回事?

⑦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估计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此时一阴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

⑧我颓然地打“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⑨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⑩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只好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又过去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摘自《人民日报》年11月18日,有删改)

1.围绕“见面”,请简要概括选文情节。

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______________。→“我”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第③段运用插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面对“这个提议”,为什么“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题“那一束光”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分析第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天黑、车快,“我”和母亲没有“见面”(2)母亲手电筒的那一束光让我们“相见”

2.这段交代了“我”不经常回家的原因,为下文“我”和母亲约好“见面”作铺垫,也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贴。

3.感觉“意外”是因为“我”的建议有些突然,可母亲答应得很爽快。感到“为难”是因为体谅到母亲深夜见面的辛苦,却没办法再改变(不知道能不能见面,怕让母亲白跑一趟)。

4.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努力想要看清窗外景物的样子,表现出“我”渴望看到母亲的急切心情。

5.一指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指母亲对儿子的爱。

6.表达了“我”想与母亲“见面”而让母亲两次深夜在路口等待的心疼和愧疚。读了这篇文章,我发现在母亲的心中,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因为母亲的一句唠叨、一次疏忽而发脾气,这是多么不应该呀。我们要理解母亲,用自己的行为回报母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