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滑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喙突下滑囊炎针刀治疗解剖径路研究 [复制链接]

1#

临床现象提示喙突下滑囊炎可能是冻结肩形成的原因之一,但常被忽略,部分久治不愈的冻结肩患者在喙突尖有明显压痛。针刀治疗滑囊炎临床疗效肯定,为治疗喙突下滑囊炎以解除由其引起的顽固性冻结肩,笔者对喙突下滑囊炎针刀治疗解剖径路进行了研究。

1喙突下滑囊的解剖

喙突是肩胛骨盂上结节和肩胛上切迹之间向前外侧方的指状突起,位于锁骨中外1/3交点的下方约2.5cm处,肱骨小结节内上方,是肩部肌肉和韧带重要附着点。喙突下滑囊位于喙突表面和胸小肌肌腱止点之间,属于次生滑囊,仅在部分人群出现。

2研究方法和结果

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上肢教学标本18侧,左10侧,右8侧。标本观察均见从喙突尖端依次附着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胸小肌附着于与进针路径关系较远的喙突体中部。在喙突尖和肱骨小结节间未见重要神经血管。用游标卡尺测量18侧成人上肢标本的喙突尖到肱骨小结节两点间的距离为(2.59±0.23)cm(2.33~3.02cm)。

3讨论

喙突下滑囊炎临床发病率统计资料不足,但由肩周炎发展所致的冻结肩却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疑难症。长期以来对于冻结肩病变结构的定位并不十分明确,临床上常描述为以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峰下滑囊、肩袖为主的炎性变,忽视了喙突下滑囊病变。

喙突下滑囊炎并非少见,且是引起冻结肩的原因之一,因此喙突下滑囊炎针刀治疗解剖径路研究对于喙突下滑囊炎及其引起的冻结肩临床诊断与针刀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喙突下滑囊炎针刀治疗解剖径路如下:沿喙突尖与小结节之间范围在(2.59±0.23)cm进针进行针刀松解,经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到达目标位置,此处没有重要的神经血管,解剖结构为肩关节滑囊前臂,经此入盂肱关节腔内,针刀松解安全有效。

喙突下滑囊炎压痛部位在喙突尖部,相当于《灵枢·经筋》所述“肩前髃”,喙突下滑囊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结肩前髃,上结缺盆……其病所过者支转筋痛……”、“肩不举”等,符合喙突下滑囊炎临床的疼痛表现。《内经》指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痛为输”,以此推断古代也在喙突下滑囊炎处进针刺入,且并未有刺入之损伤记录,可见此处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由于喙突下滑囊炎在临床上易被忽视,故笔者通过本研究阐明其针刀治疗方法和路径,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为顽固性冻结肩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