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巧敏⊙单位/医院
病例回顾
患者陈XX,男,65岁,以「左足跟部疼痛1月余」为主诉就诊,来我科行肌骨超声检查。查体左侧足跟部有压痛,质软,无波动感,表面皮肤无破溃、无发黑,周围组织无红肿。超声所见左侧跖筋膜于跟骨附着处增厚,较厚处厚约0.47cm,回声减低,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见图1-3)。超声提示左侧跖筋膜炎图1跖筋膜二维图蓝色箭头示增厚跖筋膜图2双侧跖筋膜对比左侧跖筋膜明显增厚图3跖筋膜能量多普勒图增厚的跖筋膜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
病例讨论
跖筋膜炎是附着于跟骨的足底腱膜反复损伤引起的一种退行性病变。跖筋膜炎又称为足底筋膜炎、足跟疼痛综合征、跟骨骨刺综合征、慢性足跟疼痛、赛跑者足跟(runner’sheel)、跟痛症。解剖结构跖筋膜是足底皮下脂肪组织下方的阔韧带,起源于跟骨跨足底直到跖趾关节与相邻足趾。流行病学慢性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疼痛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1-15%。在各个年龄段均会发生跖筋膜炎,但以40-60岁的人群的发病率高。成年人的足底筋膜炎各年龄段的发病率为30-40岁(22%)、41-50岁(36%)、51-60岁(32%)、61-70岁(2%)、大于70岁(8%)。病因引起跖筋膜炎的病因不明确。危险因素包括不合适的穿鞋习惯、长时间站立引起的过度应用、最近的体重增加、突然大量走路或跑步、踝背屈受限、扁平足、过度旋前、足内在肌力弱和下肢的灵活性差及先天性足结构异常如扁平足等。发病机制跖筋膜炎是足弓结构或力学异常引起跖筋膜跟骨止点的反复微损伤及退变。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细胞水平发生变化,降低了肌腱和韧带包括足底筋膜的张力、弹性和再生能力,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从而韧带和肌腱容易断裂,愈合时间较长。外科手术后切除的足底筋膜组织学显示,病变的跖筋膜呈胶原退变伴有纤维排列紊乱,黏液基质增加、血管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钙化等病理改变。因此,足底筋膜炎是足弓结构或力学异常引起足底筋膜跟骨止点的反复微损伤及退变,其病理改变无炎症细胞存在。临床表现跖筋膜炎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跖筋膜炎典型症状是其典型症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站立行走时,出现足跟及足底的疼痛。查体时出现跖筋膜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压痛,以跟骨结节内侧处压痛明显,足趾、踝关节在被动背伸时疼痛和压痛更明显。超声表现正常跖筋膜回声均匀,呈高回声,厚度一般不超过4mm。急性跖筋膜炎跖筋膜肿胀增厚,回声减低,筋膜及周围软组织内可见血流信号。慢性跖筋膜炎跖筋膜稍厚或正常,回声不均,内部可见钙化灶,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鉴别诊断跟腱炎跟腱炎在临床上也可表现为足跟部的疼痛,因此跖筋膜炎需要和跟腱炎进行鉴别。跟腱炎超声上表现为跟腱肿胀增厚,回声减低,实质不均匀,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多继发跟骨后滑囊炎。慢性跟腱炎跟腱内可见强回声斑,跟骨附着处可见强回声的骨赘。治疗方式包括冰敷、应用夹板及拉伸、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体外冲击波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式,严重者行手术治疗。肌肉骨骼超声通过测量足底筋膜厚度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足底筋膜炎进行快速诊断和有效评估,同时可以动态监测康复治疗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张立宁,丁珮.足底筋膜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9(3):-.[2]RoxasM.Plantarfasciitis
iagnosisandtherapeuticconsiderations.[J].AlternativeMedicineReviewAJournalofClinicalTherapeutic,,10(2)
3-93.[3]李建新,邓建林,张志杰,朱毅,方建辉.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27(05):-.策划/苏姗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