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足跟痛,也称作跟痛症,是指引起足跟周围疼痛的疾病的总称。足跟痛是由多种慢性疾病所引起,主要病理变化为疼痛部位局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足跟部的急、慢性疼痛,大多与足跟部的慢性劳损和退变有密切联系。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跟骨骨刺、跟腱滑膜炎、足底腱膜炎、跟骨下脂肪垫炎等,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
一、深入了解疾病的基本解剖,足弓具有弹性,可人体缓冲运动时的压力
1、骨骼及关节解剖
足骨可分为跗骨、跖骨及趾骨。跗骨包括距骨、足舟骨、跟骨、骰骨以及三块楔骨,7块短骨共同组成了足跟部。跟骨是跗骨最大的骨,后方形成跟后突起,为跟腱的附着点。跟骨表面的粗糙区域是肌腱的通道与足肌的附着点。跗骨间关节包括距跟关节,距跟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等关节,关节连接相对较复杂。
跗骨间关节的功能主要是做足底朝向内侧(内翻)和足底朝向外侧(外翻)运动。分为前后方向的足纵弓和内外侧方的足横弓,由跗骨和跖骨借韧带和肌肉的牵拉连结形成的凸向上的拱顶,使得脚掌只通过前部、后部和外部与地面接触。当人体处于站立姿势,足骨仅以跟骨结节和第1、第5跖骨头三点着地。
2、神经解剖
腓肠肌的外侧分支,分布到跟外侧区域的皮肤、肌腱、肌肉和跟骨等。大部分由足底外侧神经发出,小部分由胫神经末段发出,起始点位于内踩后下方,拇展肌上方,神经的主干经跟骨结节前方斜向外侧,支配小趾展肌等。途中向外发出2-4个分支分布到跖筋膜和跟结节。
3、肌肉解剖
足背肌包括趾短伸肌和拇短伸肌两块肌。趾短伸肌为弱小的扁肌,位于足背皮下,趾长伸肌腱的深面。起点为跟骨前端上面和外侧面,止于第2-4趾骨底近节。拇短伸肌功能为伸拇趾,位于趾短伸肌的内侧。
起点为跟骨前端的上面和外侧面,止于踇近节趾骨底。也称为跖肌,主要分内侧、外侧及中间肌群。内侧群肌包括拇展肌、拇短屈肌、拇收肌。外侧群肌包括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中间群肌包括趾短屈肌、跖方肌、蚓状肌、骨间背侧肌和骨间足底肌等。
4、其他
为跟骨后方的骨性隆起,构成人体的足跟,也是足底腱膜的起点。在跟骨结节的前方附着跖筋膜、趾短屈肌。跟腱呈片状附着在跟骨结节后上方。起点为跟骨结节的足底内侧面,是一种纤维腱膜。为足跟部特有的组织,是人体皮肤组织中最厚的部分,位于足底腱膜和皮肤之间,垂直于皮肤的脂肪垫纤维将皮肤与跟骨表面相连。
此处的脂肪垫组织结构发达致密,可以防止滑动和吸收震荡,作为一种减震器,使脚跟可以承受高荷载与重复的载荷。位于跟骨与脂肪之间,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下滑囊为跟骨内结节下的滑囊,人体站立时位于跟骨受力处与足跟脂肪垫之间,在行走及活动时对足跟部固有结构起到保护作用,缓冲足跟部撞击地面。
跟腱后滑囊位于跟腱后方,在跟腱与皮肤之间。前方滑囊位于跟骨后上角与跟腱之间。滑囊中含有囊壁细胞分泌的滑液,其作用为润滑、营养关节,减少临近组织的关节面相互摩擦、减轻局部压力,确保关节的灵活性。
二、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的最常见原因,还需警惕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的最常见原因。既往,足底筋膜炎曾被认为是一种炎症反应综合征。近年研究表明,其为一种非炎性退行性改变。多数患者都因反复的微创伤和过度劳损引起,肥胖、高龄、穿鞋不当、过度训练、职业关系的长期站立,会导致持续的肌肉、筋膜牵拉,使跖筋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临床上,足底筋膜炎的患者表现为足跟内侧的疼痛。这种疼痛在早晨的最初几步或长期休息后会加重,行走片刻后减轻,但在持续负重可以使疼痛复发。跟骨内侧结节及足底筋膜的压痛最明显。脚和脚趾的被动背屈会令足底筋膜伸展,疼痛感随之加重。
2、跟腱炎
跟腱炎是由奔跑、长期穿高跟鞋等使小腿肌肉长时间过度劳累的活动引起的。跟腱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腱结合形成。导致足跟痛的跟腱炎一般可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随着活动或区域压力的增加而加重,存在明显的跟腱压痛,偶可触及增厚的肌腱。脚的被动背屈会增加疼痛。放射线检查可显示出局部腱鞘内钙化刺激,而超声检查可显示肌腱增厚。
3、跟骨后滑囊炎
常见于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处,主要由直接暴力损伤,反复长期、持续的摩擦,压迫关节屈、伸外展、外旋等动作的损伤引起,使滑囊劳损,并在磨损中增厚。常见于长期穿不合适的高跟鞋摩擦脚的患者。在慢性损伤的基础上,再次的较大损伤会导致无菌性炎症加剧、滑膜小血管破裂,滑液呈血性,表现出局部肿胀疼痛。
4、神经卡压
足跟痛伴随着烧灼、刺痛或麻木感提示为神经病理性的足跟痛。一般由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支卡压导致,但也存在由于胫后神经的分支,包括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或小外展神经的卡压所致。神经压迫与跟骨骨刺、跟下软组织炎及慢性劳损等无菌炎症所刺激造成局部组织纤维化及组织增生密切相关。
5、跟骨骨折
跟骨为跗骨最大的骨,一般会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跟骨应力性骨折是足部第二常见的应力性骨折,仅次于跖骨应力性骨折,最常见于距下关节后突的正下方和正后方。患者常因负重增加或在较硬的地面上行走后,重复性负荷过重和骨形成无法匹配的损伤,继而引起疼痛。疼痛最初只在活动时发生,但通常进展到休息状态下即感到疼痛。最常见于运动员、*训人员和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结语:足部的骨质及结构异常也可产生足跟痛。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长者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足跟部的骨质中钙的流失,可使关节与骨产生酸痛感,表现为局部的酸痛。此夕卜,足外翻可造成跟骨内侧结节的牵扯,引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