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乔家的儿女》正在热播,该剧以三十年社会发展变迁为背景,描写了乔家五个孩子在艰苦的岁月里彼此扶持、相依为命的故事,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坚韧与美好。自8月17日电视剧开播一周以来,掀起了一波收视高潮。
与此同时,故事原著同名小说《乔家的儿女》也收到热评。近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专访《乔家的儿女》小说原作者、该剧编剧未夕,听她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从一个男人的两次婚姻写起
年前后,作家未夕动笔开始一个新长篇——她想写一个男人的两次婚姻,想要挣扎出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故事。创作时,她想到了更广阔的思路。“单从一个男人的婚姻去写,我觉得狭窄了一点,我想在横向上面把故事打开,把他兄弟姐妹的生活状态都包含进来。我也想打开纵向的历史时间段,从我最熟悉的70年代一直写到新世纪。”就这样,故事由最初的婚恋题材演变成了家庭群像式的书写。
这就成为《乔家的儿女》故事的底稿。
在未夕笔下,一个关于亲情和成长的故事缓缓流淌:时间以年到年三十年社会发展变迁为背景,乔家的五个孩子,一成、二强、三丽、四美、七七,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里彼此扶持、相依为命。“把时代背景拉进来,故事就不再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成为千百万家庭的缩影。”未夕说。
年,小说《乔家的儿女》上市,就积累了不少读者的好评。“一代人被装进故事里,坎儿是低调的生命仪式感,就连算计也变成了不合时宜的浪漫。”当时就有读者这样评价。
8年过去,年,小说《乔家的儿女》由星文文化与浙江文艺出版社共同推出。同年,正午阳光将故事进行影视化改编,电视剧由张开宙执导,原作未夕担任编剧。就这样,这个具有烟火气的故事以新的形式与大家见面了。
《乔家的儿女》故事里既有兄妹几人因性格不同遭遇的不同坎坷,也有那些生活中温暖鲜亮的小确幸,更有乔家从勉强温饱到渐渐滋润再到有声有色的生活变迁,很多70、80后观众表示,故事能唤醒他们的集体记忆,能引起强烈共鸣,对于更年轻的读者而言,这些鲜活且充满激情和生命力的时代,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我始终觉得平凡的生活是最值得抒写的。”未夕说。
书写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
很多观众说这个真实而细腻的故事更适合全家一起追。这正是创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与积累成就了这个故事的生活感。未夕说,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几乎都有真实的原型。“把记忆进行文学加工,会让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留存在故事里。”
几天前,未夕接到弟弟给她的电话,祝贺电视剧成功的同时也开玩笑地让姐姐给他版税。“故事里乔七七腿摔伤了关节滑囊炎,就是我们小时候的事情。我弟弟小时候确实有一次不小心摔伤了,被卫生所误诊了,说他是小儿麻痹。我妈很医院,就碰到一个很有风范的老医生。老医生正好在给学生上课,他很负责任的用我弟弟当病例给学生们讲解,这个记忆我们印象非常深刻。”
《乔家的儿女》中,最值得回味的是乔家五兄妹的手足之情。有豆瓣网友说,“如果你是90后独生子,这部剧或许可以满足你对兄弟姐妹之情的好奇。”在创作中,未夕希望把这份情谊写出来。“我觉得用‘手足’形容兄弟姐妹之情特别棒。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双手,但你不会意识到有手真好,只有当某一天你割破手指、甚至失掉手足的时候才会觉得痛彻心扉。我认为兄弟姐妹就是这样一层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相处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争吵、打闹、斤斤计较时长会有,但是你和手足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是割舍不断的。我觉得这种联结特别值得写作者去描摹出来。”
《乔家的儿女》英文名定名时,未夕也参与了意见。她希望能找到一个英语词汇恰切描述这样的联系,最后她们确定了bond一词,“这种羁绊永远摆脱不了,同时也是温暖的。”
谈及小说改编,未夕有她的坚持与变通,“很多的读者希望看到书中名场面、高光点一一在电视剧当中展现,但其实文学和影视剧是完全不同的。在改编的过程中,我的主旨就是故事内核不能变。一家人的团结、一家人的情感不能改,但是人物怎么从起点走到终点可以有所调整。”
未夕举例说,原著小说里有一个情节,乔一成举报父亲*博,挨打之后离开家,躲到了施工工地的水泥管里,像是躲到了母亲体内,小弟弟后来找到他,兄弟之间完成了灵*对望。“这个场景我非常喜欢,但是这个情节影视化有难度。电影拍摄过程中剧组在中华门城堡拍摄,孩子在城墙上奔跑,显得很渺小,巨大的城墙和温暖的阳光像是母亲一样保护孩子,这就是很好的转换和表达。”
乔祖望VS苏大强:荧幕父亲的新形象
观剧同时有网友感叹,父亲乔祖望的形象让人生气又着急。故事里,医院生孩子,他却跟一群狐朋狗友一起打麻将,想着胡了这把牌再去看妻子,甚至妻子难产去世后,乔祖望伤心的事情不是她的死,而是亲戚朋友没出多少钱。在孩子那里,他是最没有担当的父亲。乔家的几个孩子跟着这么一个父亲,也是吃尽了苦头。“在创作过程中是把生活中很多父亲的形象进行艺术化融合成为乔祖望。”未夕说。
有观众义愤填膺地评价说,“简直又是一个苏大强!”
“苏大强原来是图书馆工作的,至少是有学问的,有知识的,而乔祖望还是缺少了文化支撑,会显得他更世俗、更‘渣’。但实际上你仔细去看,无论是在书里,还是在电视剧里,这个人总是在莫名其妙的时刻会有一点父性的闪光。”未夕说,她希望写出父亲的复杂,以及对他们来说不知如何表达的父爱。
还原普通的生活、熟悉的腔调
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电视剧中,对普通生活的还原都让读者感叹这个故事富有烟火气。平日的生活里,未夕很喜欢逛菜市场,遇到有生活质感的细节她会默默记下,这已成为她的创作习惯。“平民的生活最值得我们汲取”。未夕说。
故事发生在南京,这也是未夕的家乡,“我觉得电视剧在场景方面还原得相当真实,正午阳光请来的美工老师是南京电影制片厂的老美工老师,他非常有制景经验。刚开始拍摄的时候,张开宙导演给我看过一段视频,我一看,觉得好极了,就是我童年时的样子,完全再现了我创作时想象的样子,包括人物讲话都是我熟悉的那种腔调。”
电视剧中,“摆的不得了”“算活拉倒”“脑袋滑丝”“王妈妈养鹅越养越缩”这样的南京方言、歇后语也让故事增色不少。“在小说的创作中我就带了一点南京方言,我觉得应该用普通话加上方言去构筑这个故事。”在未夕看来,方言有别样的意义。“普通话便于大家沟通和交流,但是方言也是一种文化的遗产与记忆,应该代代相传。”
文/实习记者王霁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知依
编辑/乔颖
[北京头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