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医院药学部陈伦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现有<14周岁的儿童约4亿,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所以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是医生和家长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大家一定很熟悉,它是最古老、价格最便宜的非甾体抗炎药。它不仅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还可用于治疗足癣、结膜炎、糖尿病,预防老年痴呆症。由于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副作用比较大,现在一般很少用于解热、镇痛和抗炎了。仅在单纯关节受累的风湿热中常用。
常用剂量:小儿80-mg·kg-1·d-1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扑热息痛,为临床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其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但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临床常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大剂量或长期应用会导致肝损害。该药口服后约30min起效,作用可维持3h~14h,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乙酰氨基酚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发热时的首选解热镇痛药。
常用剂量:儿童每次10~15mg/kg,不超过4次/d,<2个月的婴儿应慎用。
布洛芬
强效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抗炎作用突出,临床主要用于发热、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肌腱炎等。它对血象和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用于儿童退热比较安全的药物,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的患儿。
常用剂量:小儿剂量一般为每次5mg/kg,体温高于39℃时可用10mg/kg,需要时每6~8h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双氯芬酸
双氯芬酸口服吸收好,抗炎作用强,能很好地解决关节痛、肿胀,改善其活动,适合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不适用于单纯发热的患者。因本品有导致骨髓抑制的可能,所以作为非处方药仅限外用。
常用剂量:每次75~mg,每日一次。儿童不宜服用。
吲哚美辛
吲哚美辛为强效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有强大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重,故不作为日常的解热镇痛药应用。临床可用于急慢性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也可用于滑囊炎、腱鞘炎及关节囊炎等。另外还是癌性疼痛的首选药,目前临床上多用栓剂。
常用剂量:小儿常用量,一日按体重61.5~2.5mg/kg,分3~4次使用。
总结:儿童发热(<3个月)——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布洛芬。接下来我们从退热效果、安全性等方面分析下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优缺点。
布洛芬vs对乙酰氨基酚
1
退热效果有什么不同?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的作用,从而达到使发热者退热、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等作用,但对体温正常者是无影响的,不会使其体温降低。
两者的退热效果是相似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而言,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
2
作为儿童退热药安全吗?
没有一种退热药是绝对安全的,而且都有过敏的可能。但总的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轻微,在儿童中应用是较为安全的。
儿童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耐受性都是差不多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年龄无关,如果没有禁忌证,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作为患儿退热药的首选。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儿科医生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其不良反应,不要随意使用,如实需使用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来综合计算(其中体重是优先考虑的)具体的给药量,应避免用药过量和用药过频。
3
使用时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儿禁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的患儿需慎用。
脱水或水分补充不够等低血容量的患儿使用布洛芬退热可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另外,罹患水痘的患儿使用布洛芬则可增加A组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对乙酰氨基酚通常不发生过敏,但<5%的阿司匹林过敏的患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可能会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服用剂量不应超过推荐剂量,否则可能引起头痛、呕吐、倦怠低血压及皮疹等。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肺疾病患儿应慎用。如果患儿出现黄疸症状需立即进行肝功能测试。
如果伴有持续的呕吐、腹泻或液体摄入不足,出现明显的脱水者需及时处理,积极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如患儿出现囟门下陷、口唇干燥、眼眶下陷、少泪、虚弱等时意味着已经脱水了。若发现患儿具有脱水征时应注意补液,对于正处于哺乳期的患儿来说,最合适的液体就是母乳。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本文版权属于上海药讯,配图来自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