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滑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拇指外翻的康复概况 [复制链接]

1#

新朋友,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拇外翻是指拇趾在第1跖趾关节处向外侧过度偏斜移位。一般呈对称性发生。主要表现为拇趾的跖趾关节全/半脱位,内侧关节囊红肿、疼痛,有时还会伴有伴胼胝体形成。

拇外翻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几乎占足外科门诊患者的半数以上。它是一种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特别是女性日常生活的足病,不仅影响脚部的美观与穿鞋,其继发疼痛严重影响着足的基本负重及行走功能。另外,较长时间的病程还会出现骨和关节的病变,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拇外翻的原因

拇外翻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两种。

1.其内因是认为拇外翻是先天性的。遗传是拇外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遗传直接决定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研究中报道了拇外翻患者具有非常高的阳性的家族史,青少年发生的拇外翻大多由遗传所致。

2.其外因是指后天的诸多不良因素。近些年来,后天不良因素又使拇外翻畸形的发生率增加,如经常穿高跟鞋、尖头鞋等。

穿鞋因素:紧束前足的鞋子是导致拇外翻的首要致病因素。

足弓塌陷:有研究表明,足弓的塌陷为拇外翻的始动因素之一,负重时松弛的内侧纵弓和前足横弓的过度下降,均引起第一跖骨的内收内旋,第一跖骨籽骨却受拇收肌等的牵拉保持不动,既相对跖骨头发生外移,在肌腱的牵拉下导致拇外翻的发生。

跟腱挛缩:在对拇外翻的病因分析当中,诸多学者提出跟腱孪缩对足背屈的限制会导致行走时足外展,同时会影响足背伸,导致小腿后群肌肉无力,拇趾受力增加而导致拇外翻等畸形发生。

外力因素:外力作用对足部所带来的磨损的累积,会导致足部结构的微改变。足结构的改变使作用在拇趾的应力不平衡,也会导致拇外翻的发生。

创伤因素:是急性创伤还是慢性劳损,都会影响跖趾关节的稳定性,创伤所引起的软组织动静力失衡以及脱位,会导致或者加重拇外翻畸形。

拇外翻的判断:

1.体格检查:应分别在坐位与站立位对前足与后足进行全面的检查。

(1)观察拇外翻的程度、有无拇囊炎与疼痛、周围有无压痛与胼胝;籽骨有无压痛与程度。评价第一跖趾关节有无拇僵硬与关节疾病。观察拇趾有无旋转及程度。

(2)检查第一跖楔关节活动度:建议采用Morton检查法,正常第一跖骨头可向背侧移位小于5mm,而松弛的患者背侧移位可大于9mm,或第一跖骨头向背侧移位至外侧各跖骨轴线水平以上时,被认为是活动过度。

(3)通过胫后、足背动脉搏动与足趾的毛细血管再充盈的检查,评估足的血运状况。对有拇趾麻木或疼痛者,应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有无皮神经诱发性疼痛等。

(4)其他检查,包括对第二~五趾有无锤状趾等畸形、跖趾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及跖骨头下有无胼胝与压痛等体征;有无足、踝、膝、髋关节的异常与下肢畸形,有无腓肠肌痉挛或跟腱挛缩等。

2.影像学上,拇外翻常常通过两个角度来判断:

1.拇指外翻角度(HalluxValgusAngle,HV):第一趾骨和第一跖骨之间角度。

2.第一跖骨间的角度(Intermetatarsalangle,IMA):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的角度。

在X线表现方面,正常的第一、二跖骨的跖骨间角(IMA)不大于9°,拇外翻角(HVA)不大于15°

根据此两种角度将拇外翻通常分为三种:

轻度畸形:15°≤HVA<20°,9°≤IMA<11°

中度畸形:20°≤HVA<40°,11°≤IMA<18°

重度畸形:HVA>40°,IMA>18°

运动矫正训练

1.借助弹力带进行踝关节抗阻屈曲、内收、外展的运动,30次/组,组间休息30s,4-6组。以此方法锻炼参与维持足弓的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腓骨长肌。

2.通过足趾夹筷子、毛巾等方法锻炼维持足弓的拇长屈肌、趾长屈肌及足底内在肌。

3.矫形器:帮助患者选择宽松甚至露趾的鞋子;穿戴拇外翻护垫、分趾垫及夜间使用外展支具;对拇趾籽骨下或外侧足趾跖骨头下有疼痛者使用跖痛垫;外侧的锤状趾,可穿用足趾套等等

[1].拇外翻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7(35):-.

[2]*萍,钱念东,齐进,陈博,邓廉夫.拇外翻发病危险因素与足底压力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42):-.

声明:部分代表个人看法,只做分享学习!

参考来源:部分网络,侵删

图片:参考网,侵删

投稿

合作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