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得出运动损伤发生率、发生性质、多发部位、发生程度、高发风险项目等基本特征,根据问卷调查和消防员常训、专训项目特点,并分析目前宁波市消防救援人员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康复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展消防员损伤康复工作的必要性,为宁波市消防救援人员科学化训练和损伤防控提供对策和建议。
1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运动损伤的现状
1.1运动损伤发生率
通过对宁波市消防支队消防员近一年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位消防员中,年1月—年1月,在训练、救援等过程中(包括大、小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消防员人,占51.9%;未发生损伤的消防员人,占48.1%。损伤人群中,一年内发生一次损伤48人(22%),发生两次损伤78人(36%),发生三次损伤38人(17%),发生四次损伤14人(6%),发生损伤次数更多的达42人(17%)。
1.2损伤发生场景
在发生损伤的人中,损伤发生在平时素质与体能训练中的有人(76.8%),发生在消防专业业务训练的有62人(28.2%),比赛或考核期间的84人(38.2%),发生在外出抢险救援时51人(23.2%),其中发生在自我主动训练中50人(22.7%),另外其他期间30人(13.6%)。
1.3损伤发生科目
在发生损伤的人中,发生在队列训练中有12人(5.5%);发生在外出抢险救援有86人(39.1%);发生在一般体能训练大类中有人,其中,发生损伤较高的科目为长跑人(48.6%)、短跑冲刺88人(41%)、折返跑81人(36.8%)、单杠卷身上66人(30%),且发生的科目在体能训练类别中构成比均大于30%;在消防体能技能训练类别中,有人发生损伤,其中,背负空气呼吸器5km跑人(62.7%)、m救人疏散物资人(60.9%)、负重10楼人(51.8%)、搬运重物折返人(55.5%)、绳索攀爬人(55%)、m负重跑人(48.6%),发生的科目在消防体能技能训练类别构成比均大于50%;在消防灭火专业训练中有人发生损伤,其中,快速出战控火人(45.9%)、枪炮协同灭火人(49.1%)、楼层火灾救人97人(44.1%)、纵深灭火救人91人(41.4%)、百米障碍救助85人(36.6%),发生的科目在消防灭火专业训练类别构成比均大于50%。
1.4损伤发生部位
在发生损伤的人中,下肢部位损伤人数最多,其中膝关节损伤是下肢损伤的高发部位,有人(52.7%),踝关节损伤99人(45%)、小腿损伤62人(28.2%)、足部损伤58人(26.4%)、大腿损伤44人(20%),臀部与膝关节损伤分别10人(4.5%)、17人(7.7%);躯干部位损伤也是超过人,其中腰部损伤在所有损伤部位中人数最多,有人(57.7%)、背部损伤23人(57.7%)、胸部损伤11人(5%)、腹部和内脏损伤有4人(1.8%);其次是上肢损伤,其中,肩关节损伤人数48人(21.8%)、手臂部损伤38人(17.3%)、肘关节损伤29人(13.2%)、上臂损伤有20人(9.1%);最后,头部损伤有8人(3.6%)、颈部损伤有31人(14.1%)、其他部位损伤有6人(2.7%)。
1.5损伤发生性质
在损伤人数人中,软组织损伤人数最多,其中,扭伤、韧带拉伤、肌肉劳损占软组织损伤前三,分别人(60.5%)、人(52.3%)、人(49.1%);骨关节损伤人数也超人,其中半月板损伤占骨关节损失人数最多,有67人(30.5%);内脏损伤和其他损伤都有7人(3.2%)。
1.6损伤发生程度
调查人中,48%人未发生过运动损伤。在损伤人数人中,影响第二天训练的轻伤比重最大57人(25.9%),其次是不影响第二天训练的小轻伤35人(15.8%);损伤较重需要就医处理的有22人,占损伤人数的10%。
1.7损伤后的康复手段
在出现损伤的人中,损伤后采取较多的康复手段有康复训练医疗体操人、理疗仪63人、手法矫正59人、等速肌力训练29人。
2宁波市消防救援人员运动损伤特征
从本次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运动损伤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消防救援人员运动损伤的特点:
2.1运动损伤发生率高
在调查研究中,对消防员致伤分析中显示,最近1年训练、救援等过程中(包括大、小损伤)运动损伤发生率为51.9%;损伤人群中,有过两次以上(含两次)受伤经历的发生率为78%;说明无论大伤小伤,多次损伤率也很高。因此,减少损伤风险,做好伤病预防工作是重要的。
2.2运动损伤多发生在日常素质与体能训练
有76.8%的受伤消防员在平时素质与体能训练中发生过运动损伤,比例高于消防专业业务训练和比赛或考核期间发生的运动损伤次数,这说明消防救援人员的素质与体能训练更容易导致损伤。日常素质与体能训练的运动损伤预防,应该是整个损伤防控的重点环节,加强体能素质训练强度和质量监控,提升训练的科学性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2.3小伤和轻伤多
运动损伤发生时,严重的损伤较少(需要就医处理),大部分属于“小伤和轻度”损伤。所谓轻度损伤,系指对一般骨外科常见损伤而言的,但对于消防员,则可能影响正常训练和出险、降低比武成绩,甚至断送职业生涯。虽然损伤较轻,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治愈标准不能仅仅满足于症状的消除,而是应该使之恢复到之前的水平甚至更好。
2.4软组织损伤和慢性损伤多
根据国外的报道,消防员最常见的报告的损伤性质为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拉伤和扭伤(74%)。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软组织损伤比例最高,受伤者中90%报告发生过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中以肌肉、筋膜、肌腱、腱鞘、韧带和关节囊损伤最为多见,其次是见于关节软骨、半月板、腕三角软骨盘、肩袖等损伤。这些损伤与训练项目及训练技术是否正确有关。
2.5损伤部位高发于腰部、膝关节和踝关节
近50%受伤者发生过腰部、膝关节和踝关节部位,此三部位是消防救援人员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消防员经常需要负重弯腰进行训练和操作,因此腰背负担较重,同时,下肢膝关节和踝关节承受负荷很大,也是损伤重点部位。运动技术动作得不合理,或者力量不足及关节稳定性差,易造成其他部位运动动作的代偿模式,极大增加了运动损伤风险。坚持长年训练的消防员,例如腰椎问题和膝关节的损伤等就容易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消防员应该重视腰腹核心力量的训练,同时加强膝、踝关节力量和稳定性训练,相关研究证实,核心力量的训练、关节周围力量和关节稳定性的训练有利于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6运动损伤后康复性体能训练相对缺乏
消防员运动损伤后,主要的康复手段是医疗性体操和理疗,主动性的体能康复相对缺乏。理疗对于缓解疼痛、解除粘连、促进恢复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运动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和专项运动能力,康复性体能训练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主动助力训练、等速肌力训练、悬吊训练等康复体能训练手段相对不足。康复性体能训练需要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人员以及经验,在当前消防员运动损伤的康复中开展较少。
3宁波市消防救援人员训练项目致伤风险分析
消防救援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大量体能训练来支撑他们的专业救援能力。随着消防训练的深入,一些消防救援人员出现运动损伤情况。从宁波消防救援支队每月日常康复理疗以及数据分析情况可以看出,消防员的主要损伤部位在腰部、膝关节、踝关节和部分上肢(肩颈),主要以下肢损伤为主。我们进行消防救援人员训练项目致伤调查,可以为项目的损伤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3.1常训项目致伤风险分析
常训科目中训练致伤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运动康复角度对致伤原因进行分析,为训练提供参考。
(1)跑步项目
包括折返跑、跨步跑、负重长跑、变速跑、米冲刺跑、百米障碍跑。跑类运动在中、高速跑的过程中,可因关节软骨摩擦增加而导致软骨损伤。短跑时常遇到的损伤有大腿后部肌肉拉伤、足踝腱鞘炎、跟腱纤维撕裂及跟腱腱围炎等。例如,赛跑时由于急停而引起髋关节的肌肉拉伤、踝关节与膝关节扭伤、足趾部骨折等;短跑起跑用力踏蹬时,常发生股后肌群的坐骨结节连接处的牵拉伤,或偶发生跟腱断裂等。中长跑损伤发生率较低,但可多因过度紧张或疲劳而出现肌肉僵硬等现象。由于下肢训练过多,有时可出现膝外侧疼痛综合征、胫前肌腱鞘炎、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或骨折等。另外,长跑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摔倒而擦伤皮肤或引起骨折等。跨越跑项目最易发生大腿后侧肌肉拉伤。由于跨越运动中始终会使骨盆前倾而增加了腰部的负荷,可造成腰部肌肉的积累性劳损;行进中反复起跳和落地动作,会增加对髌骨的磨损而发生髌骨软化症等。
(2)上肢训练项目
包括俯卧撑、双杠直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卧推,属于力量主导型的项目。最常见的损伤为肩袖损伤、肌肉拉伤、肘的骨关节病等。导致肩损伤的原因主要有肩柔韧性差、大结节与肩峰及喙肩韧带反复摩擦致伤;或训练时姿势不符合技术的要求。手腕的屈肌及腰部的伸肌都要有很大的收缩力量,因此,时常引起肱骨内上髁部的肌腱撕裂或撕脱骨折,腰部伸肌的拉伤及手腕部的韧带拉伤。另外,抓举时由于肩肘及腰部的突然过度背伸,常常引起肩袖损伤、前锯肌损伤、脊椎棘突骨膜炎、椎板骨折、肘的创伤性滑膜炎及骨关节病等急慢性损伤。
3.2专训项目致伤风险分析
业务专项训练中致伤率较高的是15m、6m拉梯、挂钩梯攀登和百米障碍训练。业务训练对消防员腰腹、上肢、下肢的要求比较高,从而需要在训练中着重加强对于这些部位的训练,但强度过高、负荷量过大的训练容易造成机体疲劳的积累,故而训练损伤也容易在这些部位出现。极易引起非特异性腰痛、肩袖损伤、肘关节疾病、腰背部筋膜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15m、6m拉梯和挂钩梯训练
训练科目共同特点是操作器材对参训者的体能(包括力量、爆发力、持久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和技术均有较高要求。自我防护意识不到位,容易导致受伤,特别是膝盖、手腕等部位,容易撞击到拉梯,导致内部肌肉损伤。
(2)百米障碍训练
百米障碍训练中涉及翻越障碍、通过独木桥、水带连接等多项内容,并且所有动作均需在快速跑动中连贯完成,受伤频率较高。跑动过程中,障碍板翻越容易撞击膝盖受伤,过独木桥容易从桥上掉下受伤,跑动过程中容易崴脚受伤,水带连接过程中,手腕容易受伤,因此对现场组训要求很高,需要避免不必要的受伤情况。
(3)挂钩梯攀登水带连接和楼层铺设训练
在这两项训练中,场地、器材等外因的影响增强,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下肢(膝部和小腿、踝和足部)和手、腕部;最容易出现的致伤类型是皮肤擦伤和关节扭伤,因此要对这些部位做好安全防护。
4宁波市消防救援人员运动损伤的防控对策与建议
4.1严格入队健康检查,源头上提高入队质量
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消防员在掌握并熟练运用业务项目也起着铺垫的作用,快速形成非条件反射的业务训练也是避免训练损伤的又一重要途径。对应征入队人员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检查,严格执行《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确保入队新消防员的心理和身体条件均符合要求,尤其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员,需慎重考虑其入队资格,提高入队人员的质量。
4.2组织好热身和恢复活动
可通过慢跑、跳跃、舒展身体和做恢复体操等方式,重点针对这些部位做好热身和恢复活动。在做好科学体能训练的同时,做好心理训练,提高灵活反应的能力,磨炼意志,增强信心,减少训练中的损伤,需要注意的是,热身和恢复活动应以身体发热、稍微出汗为原则,不宜活动过度。
4.3提高组训水平、科学施训
在新装备、新任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组训者学习和掌握训练规律,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对于减少训练致伤和提高训练效率均有重要意义。
4.4针对致伤部位和类型做好安全防护
如采用护膝、护腕等;训练中应严密组织,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量,重点做好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安全防护,并通过训练前热身、训练后恢复,穿戴护膝等措施减少和避免训练受伤的发生。重点做好场地和器材装备的准备工作和训练热身、恢复活动,做好参训人员的思想动员,避免思想过度松懈,严格规范训练动作,减少训练致伤的发生率。
4.5加强康复诊疗监控和体能康复介入
对消防员组织进行医疗技术方面的知识科普学习,掌握一些简易急性损伤的医疗知识;结合运动员训练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训练前充分热身,训练后做好放松;建立并完善康复管理制度,定期评价医疗管理效果;建立完善损伤检测监控体系,及时总结评价损伤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消防救援大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专业运动康复或体能康复机构合作,引入康复性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针对高发损伤的腰部、膝关节和踝关节问题,加强腰腹核心力量训练、悬吊训练、下肢膝踝关节力量和稳定性训练;康复性体能训练融入到日常素质与体能训练,既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又可以增强消防员损伤后的康复效果。
作者:许战;单位: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北仑区大队。此文同时刊登于《今日消防》杂志年1月,消防界综合整理发布;欢迎分享,转载请标明出处。编辑:小喜;审核:小麟
消防界
具有专业度和影响力的消防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