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滑囊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广华跟您说说跟痛症的那些事儿
TUhjnbcbe - 2020/11/19 2:41:00

跟痛症

足跟部位(一般指跟骨前结节部位——位于足底后部负重区中心)非特异性疼痛性疾病的总称。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的脚跟疼痛疾病,由骨本身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所产生。表现为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多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

疾病病因

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常见于久立或多行走的工作者,长期、慢性、轻微损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局部压痛明显。侧位X射线片多显示为骨刺。

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可使症状减轻。

跟垫痛

多见于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

跟骨后滑囊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如何预防

1

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

2

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3

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4

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长按识别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华跟您说说跟痛症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