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滑囊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体外冲击波疗法作用机制与治疗方法
TUhjnbcbe - 2021/5/8 17:44:00
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物理学特性及生物学效应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快速或极速压缩而聚集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性的声波,可引起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跳跃式改变。

冲击波物理学特性

①机械效应,即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所产生的加压和撤压后牵张效应;

②空化效应,即存在于组织间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振动,当冲击波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发生的生长和崩溃所产生的效应;

③热效应,即冲击波在生物体内传播过程中,其振动能量不断被组织吸收所产生的效应。

冲击波生物学特性

①组织损伤修复重建作用;②组织粘连松解作用;③扩张血管和血管再生作用;④镇痛及神经末梢封闭作用;⑤高密度组织裂解作用;⑥炎症及感染控制作用。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常见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01肱骨外上髁炎

证据级别1a,A级推荐

适应症

确诊为肱骨外上髁炎者。

定位

一般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患侧肘关节屈曲,臂部旋前,触诊肱骨外上髁压痛点及前臂激痛点并标记治疗区。

治疗

患者取坐位,按冲击能量由低到高微调,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能流密度为低、中级,至少冲击次,在冲击波治疗后一定要注意休息,疼痛得到缓解后方能再次进行治疗。

02跖筋膜炎

证据级别1a,A级推荐

治疗

确诊为跖筋膜炎者。

定位

采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或超声定位,在足跟部触摸压痛点,以压痛点为治疗点,如有2个以上痛点,则分别给予治疗。

治疗

患者取下肢伸直坐位或俯卧位,能流密度为中级,每次冲击~次,每次治疗间隔1~7d,3~6次为一疗程。

03慢性跟腱炎

证据级别1b,A级推荐

治疗

确诊为慢性跟腱炎者,以腱上部位炎症为主。

禁忌症

肌腱体部曾用激素治疗患者。

定位

一般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也可用肌骨超声,对压痛点进行标记,应用肌骨超声在痛点寻找病灶区,并探测病变深度、范围及是否有钙化。

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膝关节伸直位,踝关节放松位,能流密度为中、高级,每次冲击~次,每次治疗间隔1~7d,3~5次为一疗程。

04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证据级别1b,A级推荐

治疗

确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者。

禁忌症

局部明显肌腱断裂、严重肩袖损伤、骨折、感染、肿瘤及全身禁忌证者。

定位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通过屈肘及外旋上臂,使肱骨结节间沟及其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朝向肩关节前方,采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或超声定位。以触痛点为中心作为治疗点,避开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治疗

按冲击能量由低到高微调,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能流密度为低、中级。每次治疗选定1个中心治疗点,冲击~次,每次治疗间隔1~7d,3~5次为一疗程,可行多疗程治疗。

05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

证据级别1b,A级推荐

适应症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

禁忌症

局部明显肌腱断裂、骨折、感染肿瘤及全身禁忌证者。

定位

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或超声定位。避开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治疗

按冲击能量由低到高微调,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能流密度为低、中级。每次治疗选定1个中心治疗点,冲击~次,每次治疗间隔1~7d,3~5次为一疗程,可行多疗程治疗。

编辑

董铭胜李超

校对

杨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外冲击波疗法作用机制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