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占足部骨折的29.77%,占全身骨折的4.01%。目前,跟骨骨折常用的分型方式主要包括Sanders分型、Essex-Lopresti分型、AO分型、按照解剖部位分型等5种。本期通过多张图例,分享跟骨常见分型方式。
一、Sanders分型
此分型基于冠状位和轴位CT表现,在冠状面上选择跟骨后距下关节面最宽处,从外向内有两条线将其分为相等的三等部分,分别由A、B代表等分点,距下后关节面和载距突之间为C点,跟骨后距下关节面上的骨折线以其相对应的A、B、C点代表骨折线的位置。这样,就可能有四部分骨折块,三部分关节面骨折块和一部分载距突骨折块。
A.Ⅰ型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B.Ⅱ型后关节面的两部分骨折,移位≥2mm:Ⅱa骨折线偏外侧
C.Ⅱb后关节面的两部分骨折,骨折线偏内侧
D.Ⅱc骨折线邻近载距突
E.Ⅲ型后关节面的三部分骨折:Ⅲab,Ⅲac,Ⅲbc
F.Ⅳ型后关节面四部分以上骨折
这种分型主要反映了跟骨后关节面的损伤程度,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二、Essex-Lopresti分型
Essex-Lopresti分型基于侧位X线片,根据骨折是否累及距下关节面分为两型:Ⅰ型未累及距下关节;Ⅱ类累及距下关节。根据Ⅱ型骨折继发骨折线的走行,又将其分为舌形骨折和关节面塌陷形骨折。
A.Ⅰ型:骨折未累及距下关节A跟骨结节骨折:A1鸟嘴样骨折。
B.Ⅰ型:骨折未累及距下关节,A2内缘撕脱骨折。
C.Ⅰ型:骨折未累及距下关节,A3垂直骨折。
D.Ⅰ型:骨折未累及距下关节,A4水平骨折。
E.Ⅰ型:骨折未累及距下关节,B累及跟骰关节,B1鹦鹉鼻型。
F.Ⅰ型:骨折未累及距下关节,B2其他类型。
G.Ⅱ型:骨折累及距下关节,A舌形骨折,A1继发性骨折线水平向后行至跟腱止点的远侧,舌形骨片包括跟骨体上面和后关节面的外侧部。
H.Ⅱ型:骨折累及距下关节,A2继发性骨折线水平向后行至跟腱止点的远侧,舌形骨片包括跟骨体上面和后关节面的外侧部。舌形骨折,继发性骨折线走向跟骨结节后缘,移位不明显。
I.Ⅱ型:骨折累及距下关节,A3继发性骨折线水平向后行至跟腱止点的远侧,舌形骨片包括跟骨体上面和后关节面的外侧部。舌形骨折,骨片前端陷入跟骨体松质骨内,后端上翘,骨折块分离移位。
J.Ⅱ型:骨折累及距下关节,B关节面塌陷骨折,B1继发性骨折线经跟骨体部行至后关节面与跟腱的附着点之间。塌陷形骨折,继发性骨折线经过体部走向关节后面,无明显移位。
K.B2继发性骨折线经跟骨体部行至后关节面与跟腱的附着点之间。塌陷形骨折,关节面骨片移位,陷入跟骨体松质骨内。
L.B3继发性骨折线经跟骨体部行至后关节面与跟腱的附着点之间。塌陷形骨折,原始骨折线处分离。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用,但关节面塌陷性骨折太过笼统,不利于不同骨折类型的评价和临床预后。
三、AO/OTA分型
目前,由于AO骨折分型系统已发展成一套科学规范被普遍应用并被普遍接受的分型系统,对骨折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分型标准。
A型——跟骨撕脱或跟骨前部或跟骨结节骨折
A.A1跟骨前部骨折:A1.1非粉碎骨折
B.A1跟骨前部骨折:A1.2粉碎骨
C.A2跟骨载距突骨折:A2.1非粉碎骨折
D.A2跟骨载距突骨折:A2.2粉碎骨折
E.A3跟骨结节骨折:A3.1非粉碎骨折
F.A3跟骨结节骨折:A3.2粉碎骨折
B型——跟骨关节外跟骨体骨折
G.B1非粉碎骨折
H.B2粉碎骨折
C型——波及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I.C1无移位骨折
J.C2两部分骨折
K.C3三部分骨折
L.C4≥四部分骨折
四、按解剖部位分型
A.跟骨前突骨折
B.跟骨结节骨折
C.跟骨内侧突骨折
D.跟骨载距突骨折
E.跟骨体部骨折(不累及距下关节)
五、关节外骨折的混合分型
1a:鸟嘴样骨折,不移位
1c:鸟嘴样骨折,移位
1b:跟腱附着处撕脱骨折
2a,2b:跟骨内外侧突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a:跟骨结节垂直骨折
4b:骨骺撕脱骨折
5a:前上撕脱或压缩骨折
5b:跟骰关节骨折
5c:远端下外侧骨折
6a:趾伸肌腱撕脱骨折
6b:跖筋膜撕脱骨折
6c:后方关节囊的撕脱骨折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
orth
orth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