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士,今年39岁,最近老是感觉自己的脚后跟很疼,本来以为是穿高跟鞋引起的,所以便换了平底鞋,但是疼痛还是很明显。
无奈,医院检查,结果被查出来血管瘤,主要就是因为脚后跟经常摩擦引起。脚后跟疼,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现象。
可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是生理性引起的,及时调整就好;但如果是病理性引起的,则要小心了,需要及时就医。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脚后跟痛别不当回事,可能暗示6种疾病!
一般来说,像运动损伤、穿高跟鞋或走路过多导致的劳损等都可能导致其跟骨止点处的慢性损伤,继而致使脚后跟痛。
但是这种原因引起的,只要及时调整,多休息,按摩后,并更换平底鞋等就可以得到好转,不需要过度担心,真正要警惕的是以下6种疾病。
1、血管瘤
也就是文章开头孙女士出现的这种情况,血管瘤可以发生于皮肤上,也可以出现在皮下组织或者脏器上,正常情况下不会恶变。
但是因为脚后跟这个部分属于比较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所以容易破裂出血,所以需要及时治疗,尤其是孙女士这种体积比较大,已经压迫到了神经和血管,更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2、足跟骨刺
看到这,可能你还不知道是什么,但要是说到它的别称,那你多半应该是听过,那就是骨质增生,多是关节退化、老化的结果,所以好发于中老年人。
而隆起的骨刺,可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疼痛,其严重程度和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
3、跟腱炎
也是比较多种的一种骨科疾病,主要是因为过度锻炼、错误的锻炼方式、外伤或感染等多种原因导致,跟腱内的纤维组织发生了慢性损伤引起,从而出现脚后跟疼痛、酸痛、牙痛。
4、跟骨后滑囊炎
从名字我们也能看出来,也就是滑囊的炎症。我们足部有3个滑囊,而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最容易出现炎症。
当出现炎症后,就可引起疼痛,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所以比较肿胀,有明显压痛。其主要诱因就是因为穿的鞋子过紧、过硬、过小,常出现在一些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身上。
5、跟骨骨膜炎
主要是因为足跟部位的肌肉,长时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下引起的,时间久了,就可能出现炎症,一开始可能只是单纯的运动后出现疼痛,后期病情严重了,可能走路都困难。
6、跖筋膜炎
发生此病,最多见的因素就是长时间站着、走路比较多等导致的脚后跟过度劳损引起炎症,继而引发疼痛。
疼痛有以下特点:刚走的时候,痛感明显,走几步了,痛感有所缓解,但是随着走路剧烈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痛感会越来越明显。
由此可见,导致脚后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果疼痛的感觉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医院骨科检查一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再对症治疗。
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有效缓解脚后跟疼痛的症状。
教你5招,有效缓解脚后跟疼痛
第一,注意休息,当脚后跟出现疼痛,最多见的就是因为长时间站着、走路、运动引起的,是疲劳的体现,所以休息是最好的缓解疼痛的办法,及时缓解疲劳,才能将疼痛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可以端盆热水泡泡脚,缓解一下足部疲劳,顺便还可以按摩一下自己的足底,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
第三,在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也可以试试冷敷,15~20分钟左右就行,这样可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减少疼痛。
等到48小时进入恢复期后,可以适当热敷15~20分钟,一天2~3次,对缓解疲劳、减轻疼痛也是有帮助的。
第四,最好换一双比较舒适的鞋,不然真的是谁脚痛谁知道。对于脚后跟疼痛,建议可以选择运动鞋或者坡跟鞋(有点后跟,高约1.5~2cm,不是高跟鞋哦),或者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
第五,如果持续性疼痛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有必要的话,比如严重影响行走时,可以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总之,导致脚后跟的原因有很多,有不是疾病引起的,有疾病引起的,所以再出现脚后跟痛的症状时,我们要了解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再对症治疗,相信疼痛的症状很快也就能得到解决。
参考资料:[1]《老是脚后跟痛?原来是因为……》.丁香医生.-07-1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