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妈妈会有妈妈手,爸爸也要注意!只要过度使用大拇指、手腕就容易造成发炎,但要做家事又要抱宝宝,怎么能不用呢?来看看如何正确抱孩子,以及避免错误姿势抱宝宝,让你抱的安心又安全!
过度施力不当,容易发炎造成妈妈手
妈妈手的正式学名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肌腱滑囊炎,症状是手腕近大拇指基部附近的肌腱疼痛,主要是伸拇指短肌腱(EPB)与拇指外展长肌键(APL),因为过度使用或用力方式不对所造成发炎,尤其是做虎口打开这个动作上面。发炎是因肌肌腱里面的神经压迫,且会造成疼痛的不适感,严重一点会有灼热感。
爸爸也会有妈妈手?
俗名妈妈手,是因为常有这种症状的人群多为妈妈,尤其好发于刚生产后的产妇。因为怀孕后期贺尔蒙改变,容易导致肌腱、韧带较松弛,且新手妈妈也会因做家事、扭拧毛巾、抱孩子挤奶姿势不良导致,但其实工作时需要反复使用拇指或手腕的工作者,像是打字、裁缝、反复点钞等,甚至现在过度玩手机也是高风险人群。因此爸爸只要过度使用腕关节跟大拇指关节都会发生。
别忽视!长期发炎会造成疼痛蔓延
若反复发炎又长期没有处理妈妈手会造成什么问题呢?基本上人体会有代偿机制,如果腕关节无法顺利活动,人体就会用其他关节去协助,但久了之后,如果长期反复性发炎,有可能造成组织液堆积,再严重造成软组织沾黏引发大拇指卡住的感觉,造成活动上的困难的状况。严重的话,疼痛感可能会向上延伸代偿到前臂造成发炎,产生不舒服的现象。
一招自检有无爸爸手!
如果开始觉得大拇指酸痛不舒服,而且在大拇指虎口这一区下压,会有一些痛点,就应该要注意是否有过度使用大拇指以及手腕的状况。妈妈手(爸爸手)简单初步症状,就是手向前伸直,大拇指放至手心,其他四只手指头包住,然后往地上的方向下压,如果觉得痛点明显,就有可能是妈妈手(爸爸手)。但如果大拇指及手腕非常不适,医院请医生做详细评估。
急性期也能做的舒缓运动
1.肌腱延伸:虎口相对,用拇指压住掌骨,对掌骨牵拉,维持5~10秒,反复10次。
2.缓解腕关节压力:上臂外旋夹在双腿中间,另外一手在手肘位置向外推,重复10次。
3.增加腕关节活动:固定掌骨大拇指内外上下活动。
注意:全程不可以疼痛
如何治疗爸爸手?
如果在家里发生急性发炎的话,可以先休息并冰敷降低疼痛,让他不要再持续发炎同时减少对肌腱的伤害。如果医生确诊妈妈手(爸爸手),建议可以通过热敷,让组织循环代谢较好,平常也能做按摩、牵拉及肌力训练。若进行物理治疗,会先从局部热敷、电疗及局部按摩开始,利用热能帮助组织自我修复并减缓疼痛。有些医生也会开抗发炎口服药,消炎止痛,再严重就是注射抗发炎药打针在痛点部位,甚至开刀减缓不适感。
疼痛过后这几招学起来,爸爸手不再来
一、牵拉运动
1.反向牵拉:掌心朝上,五指併拢后用拇指尖碰触小指尖,维持6-10秒,反复10次。
2.手腕牵拉:掌心朝下,另一手按住手背往后压,反向亦然。维持15-30秒,反复3-5次。
3.桡侧牵拉:手臂打直,四指包住拇指,向下压。可用另一手协助牵拉,维持3-5秒,反复10-15次。
二、肌力训练
1.握力训练:用手指紧捏柔软的橡胶球,保持挤压5秒钟,练习30次。
2.手指肌力训练:橡皮筋套在手指外,用手指将橡皮筋撑开,重复15次。
3.屈腕运动:掌心握住饮料罐,向上弯曲手腕,重复练习15次。
4.手腕弯曲运动:掌心朝下,向上弯曲手腕,重复练习15次。
5.腕侧运动:手掌侧立,手腕弯曲,拇指向天花板伸展,反复15次。
预防爸爸手?这样抱宝宝最正确
常见的错误姿势抱宝宝的方式,会造成大拇指过度使用,手腕过度弯曲、过度伸展的动作导致发炎。像是单手或双手抱婴儿时,尽量将五指手手指并拢,避免婴儿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平时在做日常家务或工作时,避免长期反复使用拇指与手腕弯曲动作,以下示范正确与错误抱宝宝的姿势,来看自己有没有抱的正确。
一、抱宝宝
错误:手很弯曲,大拇指打得太开,手腕太弯。
正确:手肘靠着宝宝的脖子让他有支撑,在下方放枕头让宝宝卡在上面,手自然平放。让宝宝稳定的靠在手肘和枕头上,对爸爸来说既安全又比较轻松。
二、直立抱宝宝:
错误:卡手腕的部分。
正确:用手臂卡住宝宝,安全性也比较高。宝宝因为头部很软,手可以轻放保护,尽量让孩子贴在你身上。重点是手腕跟大拇指的位置是平行的状态。
常玩飞高高,手容易受伤
抱宝宝时,虎口打开过大,随着宝宝越来越大,更容易加重虎口负担。
建议喂奶或拍嗝也交替换边。除了大人可以减少受伤之外,还孩子不会一直卡在同一侧,也能减少孩子姿势性的斜颈问题。